【健康專訪】天氣冷長者易中風? 早預防「談笑用兵」判斷中風先兆

休閒消費

發布時間: 2020/12/15 17:51

最後更新: 2020/12/15 17:53

分享:

分享:

天氣轉冷,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霍偉明說患上心肌梗塞和中風的長者也會增加,有長者宜著他們加衣提防。

今周香港天氣轉冷,也是長者較易中風的時節。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霍偉明表示,「以前做公立醫院都是這樣,天氣凍幾度,因心血管如心肌梗塞、或腦血管閉塞,中風而入院也會增加。」而冬天沖熱水涼,尤其是高齡人士出浴時前後的體溫變化,也易令血壓不穩定,誘發腦出血、血管閉塞以及中風的情況,家中若有長者應要留神。

長者突然暈倒或半身難以活動,可能是中風的症狀,宜把握黃金機會求診,減低其後遺症及加快復康進度。(相片來源︰iStock )

據香港大學於2012年做過一份關於天氣、季節而中風入院報告顯告,於12月至1月份的中風人士都相對較高,因出血性中風入院者每日平均約7至8人,缺血性中風則每日平均近40人。另一份2018年的國際中風期刊則發現天氣寒冷,會令血液濃度較高,較易引起血壓高、血管亦相對容易爆破。究其原因,腦神經科專科醫生霍偉明表示,

因為天氣凍,皮膚血管會收縮以讓身體保暖,熱力不會散去,但血壓也會提升。而血液較易凝結,亦會令心臟血管產生問題,容易血管閉塞、爆血管,跟中風同樣道理。

腦神經科醫生霍偉明表示,中風與血壓有密切關係,改變生活習慣正是預防中風的第一步。(攝影︰馮柏偉)

霍偉明說,長者因沐浴而跌倒的機會很大,故廁所絕對是「高危之地」,「香港廁所細地方不夠,若用浴缸還要檻過去,或因血壓不穩定因此暈眩。當然腳不夠力、或氣喘或有中風先兆都可引致暈眩。」

霍偉明說香港廁所面積細,長者因沐浴而跌倒的機會也很大。(相片︰經濟日報圖庫)

冬天穿衣保溫  防血壓飆升

因此,中風與血壓關係密切,故霍偉明表示︰

9成中風無論缺血性或失血性,都跟生活習慣相關,也可以預防的。我常說,若身體有高血壓、高膽固醇,或食煙沒做運動等問題,首先要處理一定是血壓,因會誘發血管閉塞等病患,尤其天氣凍,血壓會提升,所以長者著夠衫真的好重要,平時出街要帶定外套。

中風是本港第4號殺手,但發現它還是有跡可尋。

就是「談笑用兵」這四字口訣,以判斷中風先兆。「談」是當你發現你或身邊的人,說話困難或無法表達自己;第二是「笑」,當他笑起來的時候,察覺兩邊面部表情或嘴角不對稱,接著第三是「用」,即是雙手舉起,若留意一邊舉不起或麻痺;第四是「兵」,即是發現以上問題,便很有可能是中風的先兆,立即請救兵協助。

霍偉明說,在公立醫院診症時碰過一個92歲的長者中風 ,「左邊身郁唔到,到急症室診斷,後來護士發現他雙眼鬥雞,做完血管鏡後,發現通去腦幹的一條血管有一點血塊塞著,打完溶血劑即通血管藥,第二日就沒事,所以及時就診最為重要。

手腳麻木無力 小中風徵兆

另外,在腦中風之前,許多病人其實己出現「小中風」的徵兆,若置之不理,可能會引發嚴重後果,

小中風表現症狀為,突然出現單側手腳麻木無力、頭暈、耳鳴、視力模糊、口齒不清或突然失去平衡感,持續時間僅數分鐘至1小時左右,在24小時內會完全消失。患者往往不以為意,之前有我有一個病人,正是駛車時發現手腳麻痺, 後來真的中風,幸好只是手腳的輕微問題,現在已醫治好,但如寫字等動作還是有點影響。

近月香港天氣轉冷,長者宜加衣以避免高壓突然升高。(相片︰經濟日報圖庫)

以往中風者,有說首3小時為搶救黃金期,治理後能減少腦細胞受損,保護認知和活動能力,並加快復康進度。以往缺血性中風治療黃金時間約為3小時,患者須在這段時間內接受靜脈溶栓治療,以恢復血液和氧份供應,拯救垂死的腦細胞。但隨著醫學進步,霍偉明也表示本港有私家醫院已引入動脈內血栓移除術,部分患者可在病發後8至24小時內接受治療,

其原理與『通波仔』相近,手術時醫生會從患者的大腿內側置入導管,再用物理方法移除血栓,包括透過支架拉出血栓,或以吸力吸取血栓等。手術前,患者須接受影像掃描,觀察腦部供血及細胞情況。

撰文︰馮柏偉